天水有哪些习俗?

天水 更新于:2025-04-13 16:15
  • 马海封碱胶带先生

    天水,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。以下是一些天水地区的传统习俗:
    1. "春节习俗":春节是天水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。人们会贴春联、挂灯笼、准备年货、拜年、放鞭炮等。
    2. "端午习俗":端午节期间,天水人会赛龙舟、吃粽子、佩戴香囊等,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。
    3. "中秋节习俗":中秋节时,天水人喜欢赏月、吃月饼、团圆饭,表达家人团聚的喜悦。
    4. "清明习俗":清明节时,人们会扫墓祭祖,表达对先人的敬意。
    5. "秦腔表演":秦腔是陕西省的传统戏曲,也是天水地区的特色文化之一。人们喜欢在节日或闲暇时间观看秦腔表演。
    6. "天水麦积山石窟":天水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,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。当地居民也会在这一地区举行一些传统活动。
    7. "饮食习俗":天水地区以面食为主,如油泼面、臊子面、浆水面等。此外,还有特色小吃如秦镇米皮、天水豆腐脑等。
    8. "节日庆典":天水地区还有一些特定的节日庆典,如元宵节、重阳节等,届时会有各种民俗表演和

    举报
  • 仙人掌上的牡丹花

    春节一词最早见《后汉书・扬震传》:“冬无宿雪,春节未雨,百僚心焦”,是对立春节气的简称,作为节日则又称为上日、元日、朔日、元正、正日、正旦、正朝、三元、三朔、三朝等。   天水自古民风纯朴,过年习俗特色浓郁,从腊月八吃迷心饭开始,杀猪、宰羊、磨豆腐、煮酒(自酿甜酒),办年货、扫房、搞卫生、二十三送灶,接着蒸馍做菜制新衣。三十日上午赶抢集,下午家家户户贴春联、贴窗花、挂年画、贴门神、装饰庭堂。接纸、续香、守岁、迎喜神、拜年、粘五福、朝观、倒灯、朝人宗庙、游百病,五花八门,风格独具。穿插其中的文化活动如高台、高跷、马秧歌、黑社火、跑旱船,舞狮子等更是五光十色,丰富多彩。但是,这些年来,其中的一些习俗却正在濒临消亡的困境。   腊月八      过腊八节最早源于秦惠文王(公元前326年)创设的“腊祭”,天水俗谚:“腊月八,啪沓沓。有米饭的吃米饭,没米饭的掐娃娃”。其中包含着天水独具的习俗。是日,天水习俗有三项:   1、迷心饭:迷心饭为米饭或撒饭,传言吃了它就可以迷(糊)住心,不再考虑任何事情,而一门心思地办年过年了。迷心饭亦即风靡全国的吃腊八粥。吃腊八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,一说释迦牟尼当年苦修时,瘦如枯柴,某牧女盛了一碗乳粥给他喝,他因此恢复了精力,并得道成佛。后世佛徒因了这个故事,便称腊八为“成道节”。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云:“自冬至后戍日,数至第三戍,便是腊日,谓之君王腊。此月八日,寺院谓之腊八,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,名曰腊八粥,亦设红糟,以麸乳诸果芋为之供。僧或馈、送檀施贵宅等家。”一说朱元璋幼年贫困,在饥肠辘辘时,与伙伴们拼凑了一些大米、粟米、红枣熬粥,后来当了皇帝便命御厨在腊八日为他熬这种粥喝,民间便称此为腊八粥。至今天水乡下吃腊八粥时,还要舀出一碗,置在正屋供桌下,直到正月初一早上迎来喜神后,给牲畜拌草。   2、掐娃娃:   在过去,人们生活困难,吃不上腊八粥,就“掐娃娃”,此俗今已无存。但是,它是不是秦汉大蜡大傩驱鬼的孑遗呢?《玄中记》云:“颛顼氏三子俱亡,处人宫室,善惊小儿。”《后汉书・礼仪志》注引《汉旧仪》亦云:“颛顼氏有三子,生而亡去为疫鬼,一居江水……,一居人宫室区隅,善惊小儿”。大傩是一种很盛大的节日驱邪活动,应是公众性活动,作为家庭,可能就是“掐娃娃”。   3、打腊疙瘩:天水乡下在腊月八这一天清晨,人们早早起床,奔向山泉处挖冰块,俗称挖腊疙瘩。相传在挖来的腊疙瘩上就可以预测来年庄稼的丰歉。如果冰块上冻结成的图像像小麦、预示来年小麦丰收;像玉米,预示玉米丰收,像哪种作物预示哪种作物来年必然大丰收,在安排新春的农事时便多播种此种作物。腊疙瘩一部分放置在正堂里供桌下,一部分埋在厕所的干灰里。此俗源起极为古老,它缘于冬季祭水神和汲新水淋浴祓禊的仪式。      腊月二十三   1、杀献灶鸡:这一天,天水习俗必得杀鸡献灶,这跟全国各地一样。如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下篇卷二载:“旧历腊月二十三日,俗谓小年节。是晚各村各户,无不祀灶神者,名曰祭灶。主祭之人,必为家长。礼拜时身后跪一幼童,双手抱一雄鸡,名曰灶马。家长叩头毕,向灶神祷祝数语。祝毕,一手握雄鸡之颈,将鸡头向草料内推三次,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。鸡若惊战,便谓灶神将马接受”。   2、烙灶饼:灶神又称为本家司命,天水直呼为灶爷,属于五祀之一。祭灶节当日晚饭后,女主人要烙灶饼十二张,寓一年十二月。若逢闰年,则为十三张。灶饼薄厚若韭叶,大若碗口。烙好后先叠置灶头,之后点蜡焚香,磕头祭祀。接下来将每张掰出一点,抛于厨房顶上,意味恭献灶君受用,剩余分给孩子们食用。   3、献灶糖:天水祭灶习俗中献灶糖的目的非常明确,就是要把灶神的嘴涂甜,黏住灶神的嘴,让灶神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。   天水俗谚:“腊月二十三,打发灶爷上青天;腊月二十四,打发灶爷上柳树。”天水习俗中祭灶神时间一般为腊月二十三,但因这天过于忙乱,没有顾上,就可以是二十四。而腊月二十四祭灶其实古已有之

    举报
  • 凉心157963161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